灭蝗鸭防治蝗虫的食物链,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一群浙江鸭子被空运到了新疆,“剿灭蝗虫”,“牧鸭灭蝗”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这次能否能成功?
22年前灭蝗行动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除了鸭子外,我们还能如何剿灭蝗虫呢?
2000年新疆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铺天盖地的东亚飞蝗在草场中肆虐,新疆牧民们着急的食不下咽。
牧民们试过人工捕捉蝗虫,可是捕捉难度太大了,而且蝗虫繁殖速度极快,一生中可交配45次,单次可生产600多枚虫卵,抓的还没长得快。
牧民也试过借助农药,可是又被告知大规模喷洒农药会不可逆的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无奈之下只能干着急。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新疆第1次遭遇蝗灾了,早在上世纪19世纪开始,新疆便频繁遭遇蝗虫侵袭,尤其是伊犁、鄯善等地区。
眼见原本可以丰收的农田,被蝗虫肆虐的满目疮痍,当地民众开始选用新的办法来治理蝗灾,而这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便是“生物灭蝗”。
顾名思义,这个办法就是大量引进鸡鸭鸟蛙等动物,利用它们在生物链上的上位优势,以此来大肆消灭蝗虫。
不过2000年的那次新疆蝗灾,爆发得比较突然,临时再去引进鸟类亦或者是蛙类,已经不现实了,只能从鸡鸭中做选择。
考虑到鸭子的食量更大、适应能力更强,专家们最终选择了它,而浙江作为我国著名的养鸭大省,在新疆遇灾的时候也是果断站了出来。
来自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很快就找到了当地养殖户,从他们那里进了1万只鸭子,组成鸭子军团,奔赴新疆,抗治蝗灾。
当时选择的那批鸭子,是刚刚养殖45天左右的樱桃谷鸭,这种鸭子食量虽然不是那么大,但是不挑食,而且生存能力强,适合拿去试点。
果不其然,这批鸭子刚刚抵达新疆北部便立刻发挥了大作用,只见他们朝着漫天飞舞的蝗虫扑去,很快便肉眼可见的让蝗灾出现了空白区。
不仅是已经长大的蝗虫,就连那些蝗虫幼卵也遭了殃,因为鸭子吃饭讲究一个“荤素搭配”,路上一遇到年有蝗虫幼卵的野草,也是毫不客气的。
据保守估计,这批鸭子每天能吃掉200万只蝗虫,合计重量在100万斤左右,虽说已经取得辉煌成果,但相对于蝗虫的整体数量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看。
于是新疆方面立刻加大订单,又从浙江陆续购入了9万多只鸭子,随后10万只鸭子组成的“大军”,便开始在新疆进行起了浩浩荡荡的“剿灭蝗虫”行为。
短短三个多月后,新疆蝗灾就结束了,事后总结的时候,新疆治蝗指挥室的工作人员们都有种感叹道,
“能力强、食量大,还很有纪律,这些鸭子真是名副其实的捕蝗天兵!”
长期饲养,临危出动
2000年的“剿灭蝗虫”行动结束之后,新疆自然也就不必再饲养那么多只鸭子。
于是很多膘肥体重的鸭子被送上了市场,极大程度上又补贴了新疆人民。
实际上,那些鸭子刚送来的时候,很多都是分到牧民家里去的,所以很多牧民也对鸭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已经养成的这批鸭子虽然大多送上了市场,但是有不少牧民又开始在家中少量饲养起了鸭子。
一方面是觉得条件得天独厚,在当地养鸭子的确有不小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有备无患。
牧民们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就在2010年新疆再次爆发了蝗灾,不过这次牧民们早有准备,这才没有将损失扩大。
不管怎么说,经历如此几遭过后,我们总算有了治理蝗虫的好办法,然而面对蝗虫束手无策的国家还有很多,比如说肯尼亚,比如说巴基斯坦。
在2020年初的时候,肯尼亚就爆发了大规模的蝗灾,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理,所以周边的索马尼和埃塞俄比亚也很快沦为重灾区。
原本想着这次蝗灾离我们很远,大概率跟我们扯不上关系,可谁曾想那些蝗虫在不久之后居然转而南下,入侵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度最先遭殃,据说被蝗虫吃掉了30%~50%的粮食,而巴基斯坦有没有好到哪里去,据官方宣称是“二十七年来遭遇的最严重蝗灾”。
危机时刻,巴基斯坦开始向我国求援,毕竟我国有着丰富的治蝗经验,而我国也没让他们失望,很快就派出专家团队先去调研。
不久之后,网上就传出了我国要派出10万鸭兵去巴基斯坦治理蝗灾的消息,得知这件事后,网友们都大为高兴,觉得这些鸭子给我国争光了。
可随后很多人又发现,事实并不像前期网上所宣传的那样。
我国虽然给予了巴基斯坦很多物资支援,但是其中却没有之前在新疆治理蝗灾时立下大功的鸭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网友一度对此非常困惑,直到后来有专家专门站出来答疑,我们才知道“牧鸭灭蝗”也是有着严苛的限制条件的,并非什么时候都管用。
要想用鸭子来治理蝗虫,那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地理条件适宜、蝗虫品种对口、蝗虫规模不能太大。
至于为什么有这三个条件,我们接下来逐一来谈。
牧鸭灭蝗的限制
首先,要想用鸭子来治理蝗虫,起码当地的地理环境要适合鸭子生存。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巴基斯坦与我国的环境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我国的鸭子很难适应。
如果贸然把我国的鸭子派过去,恐怕还没能等到治理蝗虫呢,那些鸭子就先焉了下来,到时非但帮不到巴基斯坦,反而还为他们平添负担。
其次,我国的鸭子并不是什么蝗虫都能吃的。
之前也提到了,2000年肆虐新疆的是亚洲飞蝗,这种蝗虫的典型特点就是体积不大但是飞得很快,对这种蝗虫来说,行动迅捷的鸭子正是天敌。
可是肆虐巴基斯坦的就不一样了,那是沙漠蝗虫。这种蝗虫在体型上要明显大于亚洲蝗虫,而且“体力”也更好。
要论敏捷程度,沙漠蝗虫可能会略逊一筹,但是要说行动能力和迁徙速度,沙漠蝗虫是要远远强于亚洲蝗虫的,我国鸭子去了也只能“望蝗兴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蝗灾规模过大时,生物治理就不适用了。
在过去人们对蝗虫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的时候,我们将蝗虫分为两类,一类是散居,另一类则是群居蝗虫。
这两类蝗虫不仅颜色、性情不一样,就连各种动物对待它们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
当看到散居蝗虫的时候,很多动物都会将其视作盘中餐,争先恐后地扑上去把它吃掉。
可是遇到群居蝗虫的时候,很多动物都会本能性地选择规避,哪怕是蝗虫群本质上不会对它们造成危险,它们也不愿意靠近。
原因也很简单,在群居蝗虫身上有一种散居蝗虫身上没有的“C基因”。
这种基因促使群居蝗虫身上带有刺激性气味和强烈毒性,在没有被攻击之前是苯乙腈,在遭到攻击后就会变成毒性更强的氰化氢。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动物自然就不愿意靠近了。
实际上,这里指的不仅仅是鸭子,也包括青蛙、鸡、棕红椋鸟等等。
像棕红椋鸟这种“网红鸟”虽然长得不大,还有点像八哥,但是抓起蝗虫来也是一把好手。
这种鸟每天可以补是120~180只蝗虫,从数量上来看,比鸭子稍稍逊色,可关键是它繁殖速度快,而且不需要人工养殖啊!
新疆人民只要在当地给这种鸟“人工建巢”,就很容易吸引这种鸟去当地定居,最多的时候规模甚至一度高达20多万只。
有这种鸟在,等于新疆人民时时刻刻都预备着一个“扫蝗大队”,这种情况蝗虫再想肆虐就难了,基本在蝗灾正式成型前就被扫空了。
这种生物治蝗的手段,好处非常明显的,那就是环保高效,可是不足之处也是一眼可见,那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局限性太强,通用性弱。
所以,最终我国还是建议巴基斯坦,使用化学防治或者微生物农药防治的大规模紧急措施,来解决这次严重的蝗灾。
治理蝗灾的新型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面对蝗灾时,我们早就没有当初那么无助了,无论是化学防治还是微生物农药防治,都是不错的手段。
据说,我国目前还在开展最新型的灭蝗试验,试着想要研发出一种“蝗虫病毒”,然后让其在蝗虫中互相传播,仅需10天就可以将其灭杀。
如果真的能够顺利研发出来,那么无疑是造福全世界人民的,毕竟“天下苦蝗虫久矣”。
像印度等国家本就不富裕,一旦遇到蝗虫灾害,那更是欲哭无泪。
其实就算是被研发出来,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肯定也会经过慎之又慎的考虑。
否则一旦蝗虫出现抗体,那更是麻烦,不过我们相信这些问题肯定都会被纳入考虑范畴之中,无需我们担心。
除了利用新型手段灭蝗之外,我们能否从源头上杜绝蝗虫肆虐呢?
这是有可能的,但是却非常困难,需要准确掌握两个关键信息。
第1个信息是蝗虫群的产卵地,因为蝗虫的习性就是在湿润的土壤中进行产卵,而且蝗虫群往往行动高度统一。
所以只要我们能够精准找到蝗虫群的产卵地,就能一次性集中消灭大量蝗虫卵,从而大大降低将来的蝗虫数量。
第2个信息是蝗虫的产卵时间,倘若不能将蝗虫消灭于幼卵时期,那么下面他们的最好时机就是1龄至4龄内。
因为此时的蝗虫已经开始群聚了,但是却不会飞,消灭难度很低,等到蝗虫发育到5龄期,具备飞行能力后,再想消灭就很困难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次出现干旱的气候的时候,蝗灾就更容易出现了,因为干燥的气候环境会促进蝗虫生长,使其提早发育,人们很难及时将其消灭。
而一旦错过最容易消灭蝗虫的两个时期,在想和蝗虫抗争,往往就要花费很长时间,毕竟蝗虫的种类和数量都太多了。
目前全世界累计共有1万种以上的蝗虫,而蝗虫每次产卵,能够在每平方米的土地中产下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
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平方米土地能够孵化出来的蝗虫数量,就高达20万~40万,即使是不可能全部孵化,这个数量也相当惊人了。
另外,随着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发现,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散居蝗虫和群居蝗虫,其实就是一种蝗虫,前者是可以向后者转变的。
在蝗虫大腿股节有大量的毛发状触觉感受器,一旦重复4小时刺激这些毛发状感受器,蝗虫就会兴奋活跃,朝着群居行为和形态改变。
群聚蝗虫更容易繁殖,而且繁殖出来的二代群居蝗虫在群居性生理和行为特征方面都体现得更为明显,形态也转变得更为彻底。
这无疑使得蝗虫治理变得更为困难。
至于群居蝗虫身上的毒素,主要来自于天仙胺,散居蝗虫是不会吃含有这种物质的植物的,可是群居蝗虫会吃,并且将其积累在体内。
一旦毒素积累的过多,生物治理这一套便行不通了,蝗虫之力的难度大大提高。
不过我们相信,人的智慧是可以克服这类困难的,在未来的某一天,专门针对蝗虫的方法会被研发出来,人们不用再忍受蝗虫侵袭,牧民们也不用再对着蝗虫肆虐后的草场哀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ajia17.com/4320.html